家长们一定要看好自己的熊孩子,因为他有可能连自己都“伤害”……
2月24日,河北沧州。傍晚,6岁男孩玩乐高时不慎将一小零件插入鼻子中,疼痛下赶紧向爸爸说明,随后张先生确认儿子鼻中有异物,就焦急带着孩子赶往医院,幸好医生2、3分钟后将其取出,男孩也无大碍。
但话说回来,假设这个孩子的父亲不在身边,结果又将会如何?
从专业的角度上讲,如果异物进入鼻腔,切不可自行挖鼻或者用其他非专业工具擅自夹取,因为这样会导致异物进入鼻腔越来越深,严重时很可能会导致异物吸进气道,引发窒息!另外,如果在慌乱中用力掏鼻孔,很有可能会造成鼻腔破裂,造成严重感染……

图源:网络
事后张先生回忆道:“当时孩子在异物刚刚掉进鼻腔中时,还试图用手掏出来,但却导致零件更往里,而用家里的小镊子也无法取出。”
仔细回想了一下,这已经不知道是急救君今年见到的第几个熊孩子“自残”事件了。误吞磁力珠、将乐高玩具零件放入鼻腔中,这一系列奇葩的行为让家长们感到十分“头疼”。
不过,虽然说这些“自残方式”看似五花八门,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这些意外通常是在孩子没有大人陪伴,独自玩游戏的时候发生的。
家里有小孩的朋友们应该知道,熊孩子总会在不经意间给家长们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“惊喜”。但家长们又不可能时刻陪在孩子的身边,那么面对这种情况,该怎么办呢?

图源:网络
张先生在之后的采访中表示,自己之前从来没有对孩子的日常安全教育重视过,比如告诫他什么东西不能往嘴里送,以及什么东西往鼻子里塞会有危险等等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。而现在的孩子们也远远比以前的小孩要幸福得多,就拿急救君的亲戚来说,一般只要是孩子想要的玩具,他们基本上都会满足。
但很多不法商家正是拿捏住了家长的这个心理,大批量地生产不过关的儿童玩具,同时在这些玩具上并没有明确标注多少岁以下儿童不能玩,或者是使用时的风险及注意事项。这无疑是增加了很多的风险。
家长对孩子的溺爱,加上对一些日常安全教育的忽视。很有可能会导致一些未知危险的发生,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!

图源:网络
淘气是小孩子的天性,在生活中那些所谓的“熊孩子”,其实并不是他们本身的过错,更多的是家长们在平时教育上的疏忽。在这个问题上,我们的确应该认真反思一番。
不过话说回来,家长们如果想要给孩子灌输这方面的知识,首先自己要对这方面的知识要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。但现实的情况是,很多初为人父母的家长对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急救知识所知甚少。
就拿此次事件来说,如果看到孩子误将某个东西放入鼻腔中,家长们知道应该如何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急救吗?
一、症状识别
当有人鼻腔内进入异物时:
1、询问病情
当有人鼻腔内进入异物时,首先询问患者,明确鼻腔内异物的种类和形状(圆润或尖锐)、质地(硬或软),以及异物进入的时间;
2、检查局部
询问基本情况后,用手电筒照射患者患侧鼻腔,观察鼻腔内是否能看到异物,是否有分泌物及其颜色、性质、有无异味等。

图源:有来急救百科app
二、救治方法
1、擤鼻
嘱患者低头,用手指按住健侧鼻孔,用嘴吸气后,再用鼻子用力吹气,看能否将异物排出;

图源:有来急救百科app
2、诱发喷嚏
若擤鼻方法无效,可以嘱患者用干净细长棉絮或羽毛放入健侧鼻孔轻轻转动,并嘱其低头,诱发喷嚏,促使异物排出;

图源:有来急救百科app
3、趋光法
若进入鼻腔内的异物是小飞虫或其他活物时,可用手电筒照射患者患侧鼻孔,让其用嘴吸气,再用鼻子轻呼气。利用小飞虫的趋光性,诱使其自行爬出。

图源:有来急救百科app
如果上述方法均无效,或鼻腔被锋利的异物刺穿,请立即前往医院就医。
三、特别提示
1、若异物处于鼻腔深处或完全堵塞,特别是圆形异物时,避免自行挖鼻或用镊子夹取,以免导致异物进入鼻腔越来越深,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;
2、3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上述方法,可能会导致异物吸入气道引起窒息,应立即就医;
3、异物取出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,避免发生炎症。
关注@有来急救百科,掌握更多健康、急救科普知识,时刻守护你和家人!

#乐高##异物取出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