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大家都知道,新生儿吃完奶后,偶尔会有吐奶的情况。
虽然这种情况比较常见,一般情况下,也不会引发大的问题。但难免会有一些严重的,比如吐奶后,宝宝将呕吐物吸入气管,就有可能引发呼吸问题,所以还请大家多加注意,尽量避免宝宝吐奶的问题发生。
尤其是对新手妈妈来说,在第一次见到宝宝吐奶时,难免会很担心,甚至不知所措。
与其担心,不如预防,下面有几个方面来教大家如何防止宝宝吐奶:
1、掌握好喂奶间隔
新手宝妈注意,要掌握好每一次喂奶的时间间隔,一般来说,每次喂奶的时间间隔最好是3到4个小时一次。宝妈不要频繁喂奶,这样会加重宝宝胃部饱胀感,喂完奶之后,会引起宝宝不适而吐奶。
2、避免宝宝吸入空气
宝宝在吃奶时,如果吸入过多的空气,也会引起吐奶。
母乳喂奶时,要让宝宝的嘴含住整个奶头,不要留空,否则在吮吸奶水的同时,宝宝也会吸收一定量的空气。
用奶瓶喂奶时,应让奶汁充满奶头,有人担心奶太冲,只让奶水没过一半奶头,这样容易让宝宝吸引空气。
3、正确的喂奶姿势
不管是母乳喂奶,还是奶瓶喂奶,在宝宝喝奶时,都要保持一定的倾斜,将宝宝的头垫得略高,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宝宝吐奶。
4、养成拍嗝的好习惯
每一次喂完奶之后,都不要着急把宝宝放下。应让宝宝在妈妈的肩头趴一会儿,宝妈轻拍宝宝的背部,让宝宝打嗝,把腹内的空气排出来。
5、注意宝宝的躺姿
一般喂完宝宝之后,别第一时间让宝宝平躺。让宝宝的头先侧向一个方向,一般是偏向右侧一小段时间,没有吐奶的情况发生,再让宝宝平躺。
总的来说,只要注意掌握好喂奶间隔,喂奶姿势和方法,养成喂奶之后拍嗝的好习惯,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。
特别提醒:
如果宝宝平躺时发生吐奶的情况,应迅速将宝宝的脸侧向一边,以防止吐出的东西被宝宝吸入咽喉和气管。
如果宝宝出现憋气、难以呼吸、或脸色变暗时,有可能吐出的东西已经吸入了气管,这时,应当马上让宝宝俯卧在大人的膝上,或硬床上,用力拍打宝宝的背部4~5次,使宝宝将奶咳出。之后,应尽快带宝宝去医院检查,让专业医生再做进一步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