腹泻是婴儿非常常见的问题。 很多妈妈遇到这种情况,平时都巴不得给宝宝吃止泻药,但效果其实并不大。
宝宝在夏秋季节更容易腹泻,多与喂养方式、辅食和天气变化有关。
偶尔,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或稀便是正常的。 宝妈可以根据以下步骤判断孩子拉肚子:
1. 眼睛观察
腹泻的原因可以通过观察大便的颜色、质地和气味来判断; 出现脱水症状。
2. 用手检查
不是说用手去摸便便,而是通过测量宝宝的体温来判断孩子是否感冒; 最后,摸摸宝宝的肚皮,看孩子在轻按轻触时是否有压痛感。
3. 用脑子回忆
仔细回忆自己吃过什么,去过哪里; 是否有游泳、下雨等特殊经历。 这样就可以准确判断孩子拉肚子的原因是什么。
注意:做好这3个步骤后,基本就可以自己判断了。 即使判断不明确,也能让医生更快的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。
小儿生病基本上都是外感风寒内伤所致。 外感风寒可引起小儿感冒、咳嗽等症状,内伤可引起小儿呕吐、腹泻、便秘等症状。
1. 积食腹泻
宝宝吃的太多、太杂,或者吃生冷、甜腻的食物,都会造成积食; 食物堆积后,胃肠道的蠕动会增加,引起腹泻。
- 大便性状:稀疏,混有未消化的奶片或食物残渣。
- 大便气味:酸味。
- 腹泻特点:排便前有明显腹胀、腹痛,排便后症状减轻。
- 舌苔:厚黄
- 其他:恶心、呕吐、口臭、睡眠差。
护理方法:一是控制宝宝的饮食,以清淡为主; 饭后1小时,以肚脐为中心,由内向外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。
食疗方:取半个苹果片,加水和少量盐,用小火煮5-10分钟,然后给宝宝喝苹果水。
2. 风寒泄泻
由于体质欠佳,脏腑虚寒,身体不能抵抗外邪; 生冷食物吃多了会造成积食,导致脾胃虚寒,化寒无力,形成腹泻。
- 大便性状:松散,颜色浅。
- 大便气味:不太臭。
- 腹泻的特点:排便前腹痛及肠鸣音。
- 舌苔:薄白。
- 其他:外感风寒未愈,有鼻塞,或微热微咳。
调理:宜食红枣、山药等温性食物,忌苦寒、生冷,忌牛奶、发菜、肉类、海鲜等。
食疗方:准备粳米60克,姜末6克,陈皮3克,胡椒粉少许; 将粳米洗净,用陈皮煮成粥。 分钟左右。
3. 湿热泄泻
宝宝的脏腑娇嫩,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,或者因为吃得太辛辣、吃得太多,湿热之邪聚集在脾胃,然后倾泻到大肠, 它会导致儿童出现水样便。
- 粪便性质:水样、蛋形、带粘液、绿色或红黄色。
- 大便气味:臭。
- 舌苔:黄腻,舌质红。
- 其他:大便呈喷水状,一日十余次,肛门红,小便黄,口渴。
调理:除了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外,还要注意不要以为是热邪,所以用一些寒凉的食物或药物。
每次腹泻后尽量用温水或绿茶清洗,可以消炎止痛。
食疗方:马齿苋8克,芡实10克,粳米50克,三药洗净,同入锅内同煮,煮熟后服粥。
4. 脾虚泄泻
小儿天生脾胃虚弱,加上后天饮食不当,或久病伤脾等,易出现脾虚泄泻。
- 大便性状:稀便,颜色淡或有难消化的食物。
- 大便气味:不臭。
- 腹泻特点:反复发作,饭后发作,时轻时重。
- 其他:面色蜡黄,疲倦,喜欢趴着,晚上睡觉老是哭闹,喜欢趴着睡,喜欢热的东西。
护理:在饮食方面,少食多餐,每餐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;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,温度适宜,避免再次着凉。
食疗方:山药(鲜)30克,莲子20克,粳米50克。 山药去皮、莲子、陈皮浸泡20分钟后,放入锅中与粳米一起煮。
堵不如疏:大禹的父亲拦水治水不成,被舜所杀,大禹却用疏导之法,结果成功,留名于 年龄。
同理,要止泻,先要排泄。 小儿按摩对治疗腹泻非常有效。
1. 脾虚泄泻
揉劳宫10分钟,清健脾10分钟,平肝5分钟。
2. 寒泻
揉洋劳宫10分钟,清胃15分钟,推天河水15分钟。
3. 伤食泄泻
运八卦10分钟,清胃15分钟,推天河水15分钟。
4. 清热
运八图10分钟,清胃10分钟,推六腑15分钟。
温馨提示:以上四种按摩手法需辨证后根据宝宝的症状加减,由专业医师进行按摩效果更佳~